每年 5 月,上海滴水湖畔的發令槍聲劃破晨霧,湖面上的波光便與鐵三運動員躍動的身影交織成畫。
幾千名來自世界各地、不同年齡段的耐力運動愛好者來到這里,參加泳渡挑戰賽、“小鐵人321”三項賽、成人鐵人三項賽及青少年鐵人三項賽……而在背后托舉這些比賽的,正是中國最成熟、也最具影響力的賽事品牌 ——STC 大鐵。
多年來,STC 大鐵一直借助金數據優化賽事運營。最近,我們有幸邀請到 STC 大鐵的創始人 Bruce 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。從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到半導體工程師,Bruce 的人生軌跡因為鐵人三項運動而徹底改變。
訪談中,他分享了 STC 大鐵的創立故事,以及如何將系統化的工程思維融入賽事運營,打造出如今備受矚目的賽事品牌。
從小眾愛好到賽事生意
2004 年,張江高科技園區,28 歲的芯片工程師 Bruce 正經歷著所有半導體人的典型困境:24 小時 on call 的工作節奏,Fab 廠產線警報與腰間贅肉同步增長的焦慮。
為了減肥,他在韓國同事的推薦下接觸到了鐵人三項。第一次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國際鐵人三項精英賽,小試牛刀,竟然斬獲了業余組第六名的佳績。
那時,鐵人三項在國內還是一項極少數人參與的運動,為了把鐵三愛好者聚在一起交流,Bruce 和四位同事一起創辦了「上海鐵人」俱樂部。在那個沒有微信的年代,他們利用業余時間發揮各自所長,搭建了一個 BBS 論壇,發布訓練和比賽信息,召集大家一起訓練、參賽。

圖|早期的上海鐵人 BBS 論壇
隨著加入的人數越來越多,俱樂部從一個公司里的 5 人興趣小組,慢慢輻射到其他公司,甚至整個張江區域。不久,就達到百人規模。
然而,也很快遇到了瓶頸。由于當時國內比賽數量極少,尤其是上海本地幾乎沒有可供參加的賽事,大家參賽機會有限,熱情也難免受到影響。俱樂部的成員有進有出,但規模始終難以突破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他們決定自己辦一場比賽,地點就選在上海滴水湖。

圖|2006 年第一屆滴水湖鐵人兩項賽
2006 年,第一屆滴水湖鐵人兩項賽成功舉辦。比賽設置為騎車 40 公里,跑步 5 公里,吸引了上海 60 名愛好者前來參賽。這場比賽不僅填補了上海本地賽事的空白,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鐵人三項的魅力,俱樂部的聲量和影響力開始迅速擴大。
2014 年,Bruce 成立了上海大鐵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,并推出了賽事品牌「STC 大鐵」。2016 年,正式啟動自有 IP 「STC 大鐵聯賽」,一年內就在金山、千島湖、尚湖、滴水湖、湘湖等地舉辦了 5 場比賽。
隨著賽事版圖的不斷擴大,參賽人數逐年攀升,到了 2024 年,滴水湖鐵人三項賽的參賽人數已經突破了 3000 人,吸引了來自 22 個國家的選手參與,「STC 大鐵」早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鐵人三項賽事品牌之一。

STC 大鐵的辦賽哲學
現在,STC 大鐵一年會舉辦 15-20 場各類型賽事。
翻看他們在公眾號發布的比賽信息,你會發現他們總是先花些篇幅介紹比賽地點,再配上賽道沿途的風景美照。還沒報名,就已經讓人忍不住開始想象自己在這片風景中參賽的感覺。

圖|臨海尤溪 福建東山島 杭州千島湖 常熟尚湖等比賽地
“在我看來,一場好的比賽,應該能讓你去到平時不太會去的旅游目的地。我們選擇比賽的時候,更多可以考慮這個目的地,就算不參加比賽,去那里旅游也會很舒適?!?/strong>
Bruce 的這番話,道出了 STC 大鐵獨特的辦賽哲學。比如他們精心挑選的福建東山島、千島湖等地,哪怕沒有比賽,去那里待上幾天也會讓人感到很放松。這種體驗,正是他希望傳遞給參賽者的。
“我自己以前是個工科生,上班是 7×24 小時,經常要請假去比賽,一待就是很久。這種狀態,我希望能提供給和我同頻的人,因為當時我發現國內沒有這樣的供應商,創造不了這樣的比賽?!?/p>
所以,STC 大鐵的每一場賽事,不僅是競技的舞臺,更是一次在忙碌生活中按下「暫停鍵」的機會。許多參賽者會把這場比賽當作一次家庭旅行。
賽場之內,一個人是主角,賽場之外,全家出動。他們希望參賽者在完成比賽的同時,也能從日常的忙碌中暫時抽離出來,去感受自然、放松身心。

將工程思維融入賽事運營
組織賽事活動,「報名」永遠是第一道關卡。
早年俱樂部時期的賽事報名環節,STC 大鐵要在 BBS 上先發布比賽信息,選手報名需要在帖子中下載 Excel 報名表格,填好信息后再將其發送至郵箱,然后把錢打到銀行賬戶,備注是誰的報名費。
早期一兩百人的比賽,團隊還能通過疊加人工的方式來應對。但隨著賽事規模擴大,這樣的報名方式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:信息核對需要人工逐條比對、一旦出錯就得反復溝通確認、報名數據和款項常常有對不上的情況。
Bruce 意識到,想要提升賽事運營的效率,必須引入數字化報名系統。于是,他開始了一系列選型嘗試。
“一開始我們用國外的軟件,但體驗并不好。頁面加載慢,功能需求響應慢,收款更是拖沓。很多時候我們已經需要用錢了,但通過它收的報名費還在國外,到賬周期長得讓人難以忍受。后來17、18 年我們還嘗試過定制開發,第一次開發的系統,所有功能模塊都是寫死的,但我們每場比賽的賽制會有些許不同,所以那套系統也沒用起來?!?/strong>
時間到了 2019 年,Bruce 找到了第二家定制開發公司,報名系統做了快一年,仍然未見雛形。被折騰到崩潰的 Bruce 想起了以前活動報名用過的表單工具金數據。
于是, 他開始自己拆解業務流程,最終在金數據里搭建出了那套理想中的,能夠快速迭代,及時響應賽事運營中各種需求的賽事報名系統——
在「表單」中,通過各種字段的組合,不同比賽的報名信息得以精準收集和分類管理,選手們可以在線填寫信息、一鍵支付報名費用。

利用「門戶」功能,所有開放報名的比賽在一個頁面中展示。選手們可以在「我的報名」中,查詢到自己過往的報名信息。

通過「消息通知」功能,選手們在報名成功后就會立即收到短信通知;通過「對外查詢」功能,選手們在賽前還能自助查詢自己的參賽號碼。

工科背景出身的 Bruce,在搭建系統的過程中找到了久違的樂趣。那段時間,他密切地關注著金數據的更新動向,只要上線了新功能,就會第一時間嘗試,看看能否適配到自己的賽事報名系統中。
“對于我個人來說,用金數據很有成就感,因為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,就像編程一樣,把腦海里的想法快速落地。不會有阻力,上午遇到的困難,下午可能就通過搭建一個平臺解決了,這種感覺真的太棒了!”
辦人員效率最高的賽事活動
關于如何定義一場成功的賽事活動,Bruce 從主辦方的角度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點:辦人員效率最高的比賽。
“很多人覺得賽事的成功在于規模有多大、參賽者有多少,但其實,人員效率才是關鍵。”
他回憶起自己從科技行業轉型到體育賽事的經歷,發現體育賽事行業最大的問題是效率低下。在科技行業,10 個人做到 1 個億的產值并不困難,但在體育賽事領域,同等人力卻難達十分之一的產出。
“雖然距離期望還有差距,但金數據這樣的工具至少讓我們邁出了第一步。很直觀的一個數據,對比去年 1-3 月的報名收入,我們今年同期提升了不止一倍,這背后正是金數據幫助我們提高賽事運營效率后帶來的高收益?!?/p>
如今,憑借對效率的極致追求,STC 大鐵正在重新定義賽事活動的成功法則。2024 年,金數據正式成為 STC 大鐵的獨家賽事活動報名平臺,我們很榮幸以數字化力量助推 STC 大鐵賽事運營的效率躍升。

圖|金數據成為 STC 大鐵獨家賽事活動報名平臺
我們也始終相信:當工具代替人力奔跑時,熱愛自會帶來體面的回報。